是仆君!

 

【正经考据+分析】祭司推演剧情和细节分析

马一甲:

*本次分析内容包括:红发基因来源、菲欧娜追梦逃家少女说、新异教主义简介、推演中所提及的高维对低维看法(亦菲欧娜看到的部分真相)、泡泡尤格索托斯与印度的联系、推演时间线跳跃巨大等


   

*这个故事再度告诉了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巨大,是个人的浪漫主义冒险与彻头彻尾家庭悲剧


   

*在原型方面不太确定所以没写,欢迎补充。资料基本都来源于外网和维基,可能有所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


   

*强调一下:祭司信仰的不是黄衣,尤格·索托斯(前者旧日支配者,后者外神)。


   

*此处得出的结论全为个人看法,具体故事请依照官方剧情。


   

————————————


   

那么事不宜迟,我们今天来看看祭祀的推演


   

null


   

首先是太长不看版本:


   

推演:菲欧娜出身英国(可能是苏格兰地区),她的母亲出身高贵,而她的父亲则是浸心于神秘学宗教学等研究的学者,很少有时间顾及家庭事务。菲欧娜由母亲抚养长大,在童年时父母就选择分居,各过各的生活(因为时代原因,双方可能为了名声考虑未选择离婚)。


   

对丈夫多有怨言的母亲决定规划好菲欧娜的生活,让她远离一切父亲喜爱的“会搞坏头脑”的东西,灌输给菲欧娜理性的知识。事与愿违,费那奇镜发明之后在英国街头小巷掀起了一阵热潮,还是个半大孩子的菲欧娜对这些事物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并开始思考起真实的本质。她与父亲间有着书信往来(可能是私下)。菲欧娜将自己的疑惑寄给了父亲,并收到了对方一封带有鼓励性质的来信——菲欧娜,向东远行,探索世界的边际吧,也许你能在黄金之乡找到那个答案。


   

同时,受十九世纪异教思潮与浪漫主义的影响,菲欧娜开始思考信仰与人类之间真正的关系,并得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解答。她一方面明白自己的这些想法同母亲对自己的期望不符,一方面对于母亲教授给她的知识产生了疑惑——这些复杂的情感混合在一起诞生了菲欧娜对母亲的愧疚感,同时也迫使她产生离开家庭外出探索的勇气,就如同她的父亲一样。


   

这样的她决定听从父亲的建议,并从对方那里了解到了部分有关尤格索托斯的事情。她向东出发去先抵达加尔各答(因为是当时印度最大的港口之一,船票好买便宜),再向里探索。在印度逗留的期间她真正接触到了尤格·索托斯及其宗派,成为了祂的信徒。


   

母亲在英国的家中得不到女儿的消息,只能认为她和他的父亲一样失踪了,悲伤的哀叹她为何不能像自己一样。而已经了解到世界真相的菲欧娜却依旧渴望探索更多知识,作为尤格·索托斯的信徒行走在世间,寻找万物的必然.......


   

————————————


   

那么接下来进入细讲环节——由于祭祀的故事牵扯到的小知识点非常多(开始头秃)所以和以往不同,这次会按照关键词来一一讲解。内容单个可能不多,大家可以选感兴趣的看看,不感兴趣的直接跳过即可。


   

————————————


   

费那奇镜


   

费那奇镜英文名为Phenakistiscope,是一种类似转盘一样可以透过小洞看到动态图画的工具。1832年由发现“视觉暂留”现象的比利时物理学家Joseph Plateau和奥地利的Simon von Stampfer一同发明。(并且理所当然的上演了快乐版权大战)


   

费那奇镜一开始只是为科学实验而制作的设备,之后则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玩具,通过旋转的圆盘和小孔能看到动画的连续效果。起初是纯纸质的,后来出现了玻璃和金属材料制作的,风靡一时。


   

null


   

null(这样,对准小孔就可以看到动态的图画)


   

鉴于菲欧娜严格的家庭管理,她母亲给她买这些上流玩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更倾向于她是在较大型费那奇镜发明后才接触到这类事物的。从时间上来说应该是1853年到1890s,J.Duboscq所销售的不同型号的投影式窥镜:它有一个直径为34厘米的玻璃盘供拍照用,还有一个单独的盘供四个镜头使用。圆盘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可同时供多人观看。


   

值得一提的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这种费那奇镜同时还包藏了诸多宗教文化意向,比如说有人将那时的一个费那奇镜做成了可动的gif,其中有一个十分眼熟的元素....


   

null


   

null


   

中间的图案感觉十分相似呢(不过也有说法称庄园的符号应当指代了缪斯九女神)


   

——————


   

黄金之乡


   

这里的黄金之乡出自祭司的推演5,来自信件(推测应该是父亲所寄)。这里的黄金之乡指的应该是:El Dorado。这是西班牙帝国殖民地哥伦比亚的土著神话传说,部落族长会在自己的全身涂满金粉,并到山中的圣湖中洗净,而祭司和贵族会将珍贵的黄金和绿宝石投入湖中献给神。(是当时对黄金崇拜的体现)


   

不过菲欧娜父亲写给菲欧娜信中提到的黄金乡更多可能是一个文学上的意向。因为爱伦·坡也曾经写过同名的诗歌:


   

《黄金之乡》


   

一位勇敢的骑士


   

服饰鲜艳,


   

在阳光中,在阴影中,


   

已跋涉远途,


   

唱着一支歌,


   

寻找黄金之乡


   

但他逐渐衰老—


   

如此勇敢的骑士—


   

在他心中掠过一道阴影


   

并落下,他觉察到


   

没有一处


   

像黄金之乡


   

并且他的勇力


   

终于衰微


   

他看见那圣地的阴影—


   

"阴影呀"他说,


   

"哪里才是—


   

 黄金之乡?"


   

"越过月亮的群山


   

冲入阴影的峡谷


   

驱马,勇敢的驱马,"


   

阴影回答—


   

"如果你寻找黄金之乡"


   

值得注意的是,菲欧娜如今的服装上确实有许多金银的装饰物


   

——————


   

红发与Fiona Gilman


   

这一节主要论证菲欧娜的出身地是英国:


   

一方面,菲欧娜的描述中有特别提到过——她是天生的红发。而红发其实一开始是苏格兰所独有的。几千年前,该地区部分人的MC1R基因发生了突变, 这种突变使皮肤中黑色素沉淀少、棕黑色素沉淀多,导致他们头发呈现红色,且皮肤颜色也更浅。


   

另一方面,菲欧娜的姓氏Gilman,其起源姓氏为Gilmyn——来源于诺曼人,在1066年黑斯廷斯战役后被征服者带到了英国。也是一个较传统的英国姓氏(后被带到新大陆)


   

——————


   

存疑的符号设计


   

null
 null
 为了搞清楚这个门之钥上的眼睛图案到底参考自何处,我特别去了符号字典网站上把所有条目都看了一遍......然后啥都没有找到(。)


   

https://symboldictionary.net/网站在这里,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搜看。


   

比较让人迷惑的是,菲欧娜是尤格索托斯的信徒,然而门之钥上的图案却不是代表性的“死灵之门”,反而是一个看起来是原创的图案。官方可能后续还会有剧情,所以先放置观望一下


   

null


   

(这个符号)


   

不过在穿过门的时候,祭司的动作会留下帧一样的幻影,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我们后面再详细谈。


   

null
 这看起来对应于推演11里面的话


   

“今在,昔在,永在。”


   

至于斗篷一样的服装算是宗教和神秘学人士的标配了,头上的山羊角应该就是指代巴风特这一恶魔——其名字源于希腊的baphe与metis,意为“吸收知识”,算是著名的基督教恶魔象征。


   

——————


   

尤格·索托斯与印度的联系


   

菲欧娜推演中有很值得在意的一点——即她是在去到印度后才接触到世界黑暗那部分真相的。(也就是说她是在那里才遇到尤格索托斯的相关信仰,并可能见识到了祂的一个分身)


   

而说回尤格泡泡,这里先做些简单的介绍:祂是美国小说家洛夫克拉夫特所创造的克苏鲁神话中的一个存在,形象为聚集着的亿万光辉球体。别名“门之钥”或“一生万物,万物归一者”。一般认为祂不存在于单一的宇宙或维度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作为最早的外神之一(用人类亲缘算阿撒托斯是他祖父,克苏鲁是他孙子),祂知晓一切事物。如果能“取悦”祂,尤格会以知识作为回报(当然一般是知道了没好事的知识)。


   

那么接下来正式聊一聊尤格和印度的联系:


   

这位神祇的初登场在《查尔斯·迪克斯特·瓦德事件》一书中:一位叫做约瑟夫·柯文借由商船从印度带回了不少奇异的施巫术用的材料,并且在那边招募人手,筹备献给旧神的祭品和召唤仪式。


   

而关系更大的在《穿越银钥之门》中。首先印度发现了记载着外星语言的羊皮卷,其次有角色提到过在印度会做诸多奇妙的梦,卡特从外星回来后也是假扮做印度人。(菲欧娜不会是遇到卡特了吧)在《H.P.洛夫克拉夫特 1989》的小说集中也提到过对尤格·索托斯一个分身的外貌描述:


   

“雕刻在印度寺院中具有许多四肢和头的雕像。”


   

可见,在克苏鲁实际存在的世界观中,尤格在印度应该是有不少教徒和相关信仰的(因此菲欧娜在印度成为教徒似乎也说的通)


   

————————-


   

新异教主义


   

这是作为当时时代背景的一个补充——即为何本应是小众的克苏鲁信仰在当时会得以流通,并招募到新的教徒。


   

新异教主义严格意义上来说指的是:对基督教开始盛行以前的非基督宗教的新信仰,是多种新兴宗教运动的统称,典型代表新德鲁伊信仰、斯拉夫异教信仰、威卡教。由于十八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这段时间出现了诸多有不同信仰的新兴宗教。一方面这可以看做是多神教的文艺复兴,一方面部分国家和教派人士也把这看做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数量来说,美国、英国、北欧和乌克兰是新异教运动最盛行的地方。


   

在这样一种开放浪漫的思潮下,许多其他的新兴宗教也诞生了(比如说美国目前最会安利的摩门教),克苏鲁神话在d5的世界观中可能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复兴,收获了很多新的信徒。(实际上克苏鲁神话诞生也是受到这些运动影响的了)


   

————————


   

接下来是具体的推演部分的分析,依照次序


   

1.家庭


   

说明: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种生活


   

结论:照片,看起来很严肃的妇人抱着一个红头发的小女孩。


   

菲欧娜的故事中有她的父母同时存在,因此推演中有部分话语由她双亲所诉说:比如此处的说明应该是她父亲的心声。


   

就后面的推演内容来看,她的父亲应该是对困在家中照顾孩子经营家庭的生活感到本能的排斥,与她的母亲发生了一定的争执——所以照片的合影中才没有她的父亲,因为在菲欧娜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离她远去,追随那些他所感兴趣的东西而走了。


   

这里菲欧娜妈妈的性格也有些显露:面对离开的丈夫她没有愁容满面,而是尽心尽力养育女儿。虽然对于小孩来说可能严肃而古板,但她的母亲应当是十分爱她的。(严苛的教育应该也是害怕故事重演)


   

2.别离


   

说明:他不会回来了,对吗?


   

结论:信封,里面装着两份分居协议,没有多余的只言片语。


   

菲欧娜的父母可能并非出于完全的爱情,而是家族或者社会的利益结合的——感情很淡,谁都没有过多的挽留。这也说明了为何她的父亲会急于从家庭里离开,做自己的事业去。就后面的推演可以看出,两位双亲的文化教育水平都相当高,且不愁金钱来源。此处的分居协议也可以在某一方面上为这种说法做例证:在维多利亚时期,离婚案是很少见的,对于贵族世家或者中产阶级来说可以算是丑闻。(所以选择了分居协议而非法律上的离婚)


   

小菲欧娜生长在没有父亲的环境里,而她的母亲是一位非常冷静理智的女性,面对小菲欧娜的提问不知她是正面回答还是换了种表达方式。无论如何,缺失父爱的童年对她后续的性格有了一定的影响——对信仰和自由的渴望。


   

3.理性


   

说明:审慎思考,得出结论,永远别让情绪驾驭你。


   

结论:菲欧娜,不要像他一样,被那些英雄美人的故事搞坏了脑袋。


   

母亲要求菲欧娜远离她认为带走了菲欧娜父亲的事物,因为她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成长为一位合格的淑女,而不是一个空想家。菲欧娜渐渐长大,多愁善感本来是每个少年少女的天性,然而在这里却遭到了母亲的压抑。(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让她父母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性格与追求上的不同)


   

同时,母亲的语气里多多少少也带着些对父亲的责备与怪罪——可能这就是让菲欧娜在发觉自己与父亲愈发相似时,会对母亲产生负罪感的起源之一。那个时候,女人单独养育孩子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妈妈付出的努力她看在眼里,一个感性的孩子又怎么会对严格的学习生活多做抱怨?


   

4.费那奇镜


   

说明:就像一曲永无止境的华尔兹,令人着迷。


   

结论:每个人都在透过小孔看东西,这景象能够被称为真实吗?


   

可能由于长期的压抑生活,初次接触费那奇镜时菲欧娜就沉迷了进去,并且对于现在所生活的“真实”产生了疑问:于画片上的人来说,它们所感受到的可能是不同的时间和生活,但在画片外的人来看他们就只是在重复做着同样的事,不知疲倦。菲欧娜其实没有她想的那么笨拙(只是术业有专攻,她在文化哲学方面非常聪明),她通过画片上的图案突然开始思考——她们所生活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顺便一提,菲欧娜看到的画像有可能是这样的(如果只论华尔兹的话)


   

null


   

null


   

5.远方


   

说明:有时候,没有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


   

结论:信件:菲欧娜,向东远行,探索世界的边际吧,也许你能在黄金之乡找到那个答案。


   

这封信应该是父亲寄给菲欧娜的。菲欧娜可能和父亲间保持着一定的通信与联络(只不过不常来往)在见识过费那奇镜后她可能一直怀有疑惑,悄悄在信件里告诉了自己的父亲这些事——实话是就父亲回信的语气来看,他大概常常在信件里给女儿讲那些“英雄美人”的故事(看来这是个尊重隐私,没有乱翻女儿东西的好妈妈)


   

在这里他还是用了诗意且隐喻的方式告诉菲欧娜到东方去。(至于为何是印度,可能在未展示的部分中她的父亲提到了那里)至于为何是“没有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这句话如果放在菲欧娜母亲的角度去理解,那大概就是丈夫没有出意外,也没有打扰她们平静生活的意思——事实上,菲欧娜读完这封信后,确实开始思索更多让她离开这个家的事情。


   

6.信仰


   

说明:可以获得,可以被塑造,也可以被抛弃。


   

结论:生而为人,信仰是一种选择,听从你自己的心声,不要畏惧他人的目光。


   

这是整段菲欧娜推演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也是决定做推演分析的原因)。


   

诚然,离开家庭,不当一个生活安稳的大家闺秀,最后成为一位身份不明神明的信徒,在传统观念中是一个人的不幸。然而菲欧娜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是她因为自己想做,所最终成为的。虽然总体上来说是个悲剧,但比起大部分随波逐流遵从传统的人来说,她拥有过自己的意志。这段所揭露的信仰之本质我很喜欢:信仰是为了人类自身,获得、塑造的,即使沉迷亦或抛弃现都无需感到可耻。


   

不过这里的信仰我个人感觉有两种解读方式:其一是父亲告诉她的对尤格索托斯的信仰——在这层意义上来说菲欧娜应当是追寻着父亲的脚步而去,为了父亲去到印度的;其二是对信仰自由这一含义本身的信仰——她信仰与崇拜的是父亲那种随性的自由与浪漫主义,而这也是与母亲至今教导她的截然不同的事物。


   

7.愧疚感


   

说明:不够聪颖的我能够回应母亲的期望吗?


   

照片:红发少女坐在书桌前,接受年长妇人的指导,她看起来充满了困惑。


   

除了上述所说的信仰,促使菲欧娜离开的应该还有另一个因素:愧疚感。当她常年和母亲相处,却愈发偏离对方的期望时,她忍不住想要逃开,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活法。两个因素叠加在一处,最终导致了她的离开。(至于不够聪颖...应该还是前面提到的术业有专攻问题——菲欧娜能够明白世界真理,肯定不会笨到哪里去(是int70+的水平))


   

8.探索


   

说明:任何事在没有亲身经历前都不应下定论。


   

信封:里面放着一张去加尔各答的船票。


   

她最终下定决心离家远行。这里的船票因为用信封装载,不清楚是菲欧娜自行购买还是父亲寄给她的。如果是父亲寄给她的,就要考虑她父亲本身即是尤格索托斯信徒的可能性,那就会是另一个细思极恐的故事:父亲诱骗多年未见女儿加入邪教组织之类的。当然,也有可能是父亲与她失去联络,她最终顺着线索踏上寻父的旅途,但猜测成分太多,这里不予深入讨论。


   

她可能已经从父亲那里了解到了部分有关尤格的事情,又或者没有(只是模模糊糊知道有一个教派),在印度才真正的接触。无论如何菲欧娜决定踏出改变自己道路的第一步——而且这确实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无论是从好的还是不好的。


   

9.救赎


   

说明:自然的法则隐藏在黑暗之中。


   

结论:信封:我听到了,那是天启。


   

如果说前面是少女离家闯荡的故事,那么推演到了这里可以说是画风一变,突然让人背后一冷.....在抵达加尔各答,生活在印度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不清楚菲欧娜到底遭遇了什么、接触了什么。也就是说这里的时间可能被跳跃了一大段,她是如何成为尤格信徒的?这些经历我们一概不知——可以说这很有些对克苏鲁小说的致敬:一个人好好的突然就失踪,再出现时就疯了或者变成邪教徒了。


   

无论如何,她可能在这之后给家里寄了一封信件表明现在所处的地方以及生活状况。不过很明显话语间不一定具有多少常人能懂的逻辑——她认定自己见到了世界的真实,并一心一意的追寻自己的神而去,和她的父亲一样,把母亲丢在了身后。


   

10.遗传


   

说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父母的特质。


   

结论:菲欧娜,为什么你不能像我一样呢?


   

这是来自一个母亲的哀叹——她先是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含辛茹苦的养育自己的女儿。可她的孩子继承了太多父亲的浪漫与对自由的渴望,最终她一样失去了她的女儿,并且可能今生再也不见。而她爱她至深。


   

11.世界的真相


   

说明:今在,昔在,永在。


   

结论:世间万物,有解才是必然吗?神啊,请回应我…


   

这里要简单分析一下,菲欧娜所看到的真实可能是什么——结合上刚刚提到的费那奇镜理论,菲欧娜可能意识到生活在三维之中的我们看待生活在二维中的生物,是能够完整观测到它生命的整个过程的。用一个比较简单的说法解释就是:一个点被画成了一条线。在这个点看来自己一直是点,不过从a走到了b,而在我们看来这个点整体的生命就是这条线,我们可以知晓它在整个生命中任意地方的状态,且它们是一直存在的。


   

而对于比我们更高维的“神”来说,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从出生、成长、乃至死亡,在祂看来都是已经注定好的必然,没有必要去怜悯时间消逝,因为对于祂来说那根本毫无意义——所有的看的清清楚楚,透透彻彻。


   

实话是这个理论大概是《五号屠场》里面提出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本书里面有一章就直接借鉴了这本书),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在被关进纳 粹 集 中营后又遭遇了对德国的轰炸德累斯顿,之后他在和平时期被外星人抓走,领悟了外星人特有的乱序时间概念。整本小说以乱序写成,像是在嘲讽时间与战争毫无意义,是一本独特的科幻反战小说。下面是该书的部分节选片段:


   


    

“我在特拉法玛多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如果有某个人死了,他只不过看上去似乎死了。他依然活蹦乱跳地生活在过去,所以人们在他的葬礼上悲哭是十分愚蠢的事。所有片刻,过去,现在,将来,总是一直存在着,也将永远存在下去。特拉法玛多人能够观看所有不同片刻,就比如说像我们能够观看连绵的落基山脉中的一段一样。他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片刻是多么的永恒,可以选择观看任何他们感兴趣的一段片刻。


    

我们在地球上的感觉是一个时间段接着一个时间段,就像串起的珠子,一旦一段时间过去,它就永远消失。这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


    

如果特拉法玛多人看到一具尸体,他想到的只是死者在那个特定的时间段状况不佳,但同一个他在许多时间段则安然无恙。现在,当我听说某人去世了,我只不过耸耸肩,用特拉法玛多人遇到这种情况时说的话说:’事情就是这样。‘”
 


   


   


 所以可以理解,菲欧娜为何所寻找的是事物“无解”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条线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有两个点——这就相当于点的人生。但如果它丢失了另一个点,它就丢失了行进的方向,我们这些三维生物也就不能确定这个点最终会形成怎样的一条线,甚至是不是会成为一个面、一个体。


   

事物有解也就意味着其未来已经被解所固定,没法再度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这就和菲欧娜所固定住的人生一样:表面上看她从原来的人生轨迹里跳了出来,但其实只是从小圈跳入了大圈之中,圈总还是存在的。想要追寻父亲,乃至超越他,找到自己的真理,她就必须脱出这个更大的圈子。


   

null


   

释放技能是留下的残像就是这种理论的依据。


   

菲欧娜推演的最后,她已经和她父亲一样,彻底脱离了家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事物。然而从大范围上来看,这依旧是她母亲的费那奇镜悲剧:一开始是她的丈夫,在十多年后镜像又转了回来,不过这次带走的是她的女儿。只能希望现在在庄园的菲欧娜能够找到她想要的,能够明白她所渴求的真相吧。


   

最后例行放上人格测试结果


   

null


   

——————end


评论
热度(2548)
  1. 共17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Top

© 无能狂怒啃粮人 | Powered by LOFTER